已经不止是识不识时务的问题了。易建联不分场景,不辨环境,不顾结果,在临别美国前,给了大老远跑到拉斯维加斯特意看他三场球的雄鹿高层一闷棍,给了密尔沃基那些就差要写血书了的富户商贾一闷棍,他甚至给了斯特恩一闷棍,因为他在采访里说了句“我尊重NBA,没有违反任何规则”,这句话换一种方式讲就是“我没有违反任何规则,你别逼我不尊重NBA”,斯特恩此前曾经有意参与到阿联与雄鹿的纠葛中,现在,要避让了。
如果连斯特恩想做个和事佬的机会都不给,一杆打翻一船人,照此树敌下去,那么易建联,还能去哪?
美媒体在纵观了他夏季联赛的全部表现之后做出了“*的体格,孩子的球技”的评价,凯尔特人老总安吉庆幸没有在第五位选了他,而男篮尚在达拉斯的时候,菲尼克斯的媒体就早已经不觉得太阳没有加入争夺战是何损失了。到处是嘲笑和讥讽,几乎每支曾经在选秀前驻足观望过阿联的球队都获得了另类的宽慰,这个时候,易建联本就面目不清的“下家团”已经一缩再缩,继续倔强,资本何在?
雄鹿没有表态,看上去就好像其他球队替雄鹿为易建联的表现失望一样。如果雄鹿不是素有反骨,特立独行,喜欢唱对台戏的话,恐怕目前比较靠谱的状态是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倒霉也就自认了。难道易建联非要让雄鹿懊丧的思考:你易建联都这状况了,我没嫌弃你,你还挑拣我?难道易建联非要让密尔沃基人痛苦的质疑:这个城市难道就这么没有吸引力,连一个除了罚球全不能达标的球员都吸引不来?
如果事情的最终解决方式控制在目前的局限内,那么这还只是一个球员与一支球队和这支球队所在城市的内部纠葛,但如果事情的解决方式中出现了第二支球队和第二个城市,那么实质就变成了一个球员对球队、城市的遴选比较。假若所有的球员像易建联这样有前提的参选,对不合意的选秀结果皆认为不是恩情而是折磨,不看成知遇而视做*,进而随意调换的话,那么NBA选秀还有什么意义?易建联确实没有违反NBA的硬性规则,他挑战的是职业体育的道德底线。
不知道回到中国的易建联会思考些什么,但至少在过去这两周里,他显然并没有思考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