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说,不管詹姆斯是否离开,这世上都有着两个克利夫兰———一个存在于现实生活里,一个漂浮在历史记忆中。
有那么一段时间,克利夫兰的梦碎了。那座屹立不倒的王牌工业城市轰然垮塌,留下难以偿还的债务和无可挽回的失业率。蓝领工人徘徊于伊利湖南岸,游荡在凯霍加河畔,身边尽是废弃的工厂,心中却念念不忘上世纪的辉煌。他们要复兴,通过任何领域都行,比如体育、比如NBA,去满足内心的愿望。
克利夫兰人曾那么接近这一愿望,他们深爱骑士23号,差点就可以再度沉醉于荣耀与辉煌的美梦里。可如今,速贷球馆附近的酒吧里,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勒布朗不是上帝,没人XX在乎他干什么,勒布朗不是我的救世主。”
他不是救世主,他毁了他们的梦,他是克利夫兰最痛恨的全城公敌。
克利夫兰要的,是一个时代的复兴
或许,一切都是由爱而生。
克利夫兰是一座胸怀挚爱的城市。这里的人爱自己的历史,爱冰天雪地的严冬,爱把这块地方自诩为“摇滚乐的故乡”。但最重要的是,他们爱为支持的队伍加油鼓劲。
上世纪90年代,在市长迈克·怀特等人的推动下,克利夫兰建成了四大新地标型建筑,除了坐落于伊利湖畔的摇滚名人堂外,其余三样分别是
MLB印第安人队的新主场、NFL布朗人队的新主场,以及NBA骑士队的新主场———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速贷球馆。
尽管翻新三座体育场馆耗费了大量物力、人力,花去数十亿美金,可在当时,克利夫兰极少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赞同为历史悠久的队伍修建新场馆,然后坐进场馆,为默默无闻的运动员声嘶力竭地喝彩。大多数的当地民众,都把复兴城市的希望寄托在了体育上,他们期待自己的球队能在新场馆里,将曾经的辉煌带回到这座城市。
曾经的辉煌?关于这一点,克利夫兰人会滔滔不绝地告诉你,这里曾立起世界上第一盏路灯、开出了全球第一辆有轨电车、第一辆汽油动力的轿车,这里还是X光、交通红绿灯、家庭邮递等的诞生地。的确,克利夫兰一度对美国经济崛起起着核心推动作用,这里聚集的财富500强企业数量,曾排名全球第三。上世纪中叶,全城40%的工作岗位来自制造业,堪称全美甚至全世界的制造工厂。但随着老工业城市的集体衰败,克利夫兰遭遇大量人才流失,他们纷纷出走,再也没回来。
历史就是这样惊人相似,出走、离开,一去不复返,正是詹姆斯此后的轨迹。可在那之前,他背负了整座城市的复兴希望,或者说,他“被背负”了这样的期望值。2002年,前市长怀特退出政界,他给克利夫兰留下了三座体育场馆,却没能解决高失业率、高贫困率。一年之后,詹姆斯以状元身份加盟骑士。克利夫兰人疯狂地爱上了詹姆斯,一如他们爱着这座城市。他们在潜意识里认定,要想再现重工业的辉煌已经不可能,由此将全部*注压在了骑士队和詹姆斯身上。
“我要写的是‘重生’,”说话的人名叫米切纳,生在克利夫兰的《纽约客》撰稿人,他正在写一本关于克利夫兰寻求复兴之路的书,“勒布朗·詹姆斯是衡量对错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么多年来,克利夫兰都活在一个虚幻的梦里,梦想成为一座全美体育重镇。”
米切纳又接着说:“我当时也为之着迷,觉得勒布朗·詹姆斯对这座城市是那么重要。事实证明,我们都太过了。身陷绝望的克利夫兰有些走火入魔。”
詹姆斯要的,只是属于自己的生活
速贷球馆位于克利夫兰市中心,从那里驱车前往詹姆斯的住处,全程要走28英里(45公里)。但詹姆斯与克利夫兰间的距离,远远不止仪表盘上计算的那些数据。
效力骑士时,每次比赛完驱车回家,詹姆斯仿佛都是在逃离一座工业废墟。轮胎在洲际公路上发出低沉的嗡嗡声,克利夫兰那灰色调的天际线在身后越变越小。不一会儿,他就能驶离克利夫兰所在的凯霍加郡,一路奔向自己真正的家乡———阿克伦城。
皮特·帕特克斯是当地一名律师,也来自阿克伦。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帕特克斯去朋友家做客,他朋友的弟弟是圣文森特-圣玛丽高中校篮球队的成员———詹姆斯的队友。那天他们刚比赛完,詹姆斯恰巧也一起到了帕特克斯的朋友家里,他那场打得糟透了。晚上,詹姆斯当着众人的面说,他再也不会打出这么臭的比赛。帕特克斯回忆说,当时的詹姆斯身上散发出有别于年龄的自信,但也有一点小孩子气。
那会儿,帕特克斯时不时会去纽约住上一阵子,所以在此后几年间,詹姆斯碰到他总有问不完的话题。他想知道弗莱克斯(纽约当地著名电台DJ)在收音机里都放点啥,或者问帕特克斯有没有搞到Jay-Z的新卡带。一个发自内心追求自己梦想的孩子,一个努力寻求机会改变自己生活的孩子,这就是帕特克斯心目中的詹姆斯。得知“决定”之后,帕特克斯说:“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自己当年为什么会离开这里去纽约。他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他从没有过这样的机会,他是一只鸟,他想飞。”
从詹姆斯高中的最后一年起,帕特克斯与他渐渐失去联络。“勒布朗再也不来玩了,”帕特克斯说,“马夫里克(卡特)也不再回我们的短信。众所周知,隔阂正在形成。”
这种隔阂,仿佛他在阿克伦的住处与周边房子的差别一样,异常突兀。在詹姆斯的“皇宫”隔壁,是一栋简单的殖民地时期特征的房子。周围的邻居都属于中产或上层阶级,房子挺好,但并不像詹姆斯这般张扬。“人们必须学着谅解勒布朗,”帕特克斯说,“他会回来的,我们必须让他回来。”
所谓的谅解,一时半会儿自然无法做到。“的确,詹姆斯在这儿建的豪宅,与整条街都格格不入,”ESPN撰稿人莱特·汤普森说,“但当你看着这房子时,格格不入的感觉仿佛会慢慢消散。勒布朗克服了种种困难,他成功了,在成功的时候,他建成了这幢住宅。在不远处的山水间,比这更奢华的别墅应有尽有,而在克利夫兰,也坐落着工业巨头的湖畔庄园,那些才是真正的豪宅。”
詹姆斯没想过要坐拥那种真正的豪宅。从贫民窟步入上流社会,他想要的,只是属于自己的生活。就像帕特克斯所言,詹姆斯想飞,他似乎并不能理解,克利夫兰人对于城市复兴的渴望。就好像他的NFL主队是纽约洋基,而并非克利夫兰布朗人队。或许,他并不属于那座位于俄亥俄北部、破败不堪的老工业城市,事实上他也的确不来自那里。
“那个(伊利)湖不是给他一个人撒*的!”当这类声音在速贷球馆附近的酒吧里此起彼伏,克利夫兰人该从酒精的麻痹中清醒过来了。他们自然可以将詹姆斯当作全城公敌,但从一开始,他就不是他们的救世主。
有那么一段时间,克利夫兰的梦碎了。那座屹立不倒的王牌工业城市轰然垮塌,留下难以偿还的债务和无可挽回的失业率。蓝领工人徘徊于伊利湖南岸,游荡在凯霍加河畔,身边尽是废弃的工厂,心中却念念不忘上世纪的辉煌。他们要复兴,通过任何领域都行,比如体育、比如NBA,去满足内心的愿望。
克利夫兰人曾那么接近这一愿望,他们深爱骑士23号,差点就可以再度沉醉于荣耀与辉煌的美梦里。可如今,速贷球馆附近的酒吧里,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勒布朗不是上帝,没人XX在乎他干什么,勒布朗不是我的救世主。”
他不是救世主,他毁了他们的梦,他是克利夫兰最痛恨的全城公敌。
克利夫兰要的,是一个时代的复兴
或许,一切都是由爱而生。
克利夫兰是一座胸怀挚爱的城市。这里的人爱自己的历史,爱冰天雪地的严冬,爱把这块地方自诩为“摇滚乐的故乡”。但最重要的是,他们爱为支持的队伍加油鼓劲。
上世纪90年代,在市长迈克·怀特等人的推动下,克利夫兰建成了四大新地标型建筑,除了坐落于伊利湖畔的摇滚名人堂外,其余三样分别是
MLB印第安人队的新主场、NFL布朗人队的新主场,以及NBA骑士队的新主场———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速贷球馆。
尽管翻新三座体育场馆耗费了大量物力、人力,花去数十亿美金,可在当时,克利夫兰极少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赞同为历史悠久的队伍修建新场馆,然后坐进场馆,为默默无闻的运动员声嘶力竭地喝彩。大多数的当地民众,都把复兴城市的希望寄托在了体育上,他们期待自己的球队能在新场馆里,将曾经的辉煌带回到这座城市。
曾经的辉煌?关于这一点,克利夫兰人会滔滔不绝地告诉你,这里曾立起世界上第一盏路灯、开出了全球第一辆有轨电车、第一辆汽油动力的轿车,这里还是X光、交通红绿灯、家庭邮递等的诞生地。的确,克利夫兰一度对美国经济崛起起着核心推动作用,这里聚集的财富500强企业数量,曾排名全球第三。上世纪中叶,全城40%的工作岗位来自制造业,堪称全美甚至全世界的制造工厂。但随着老工业城市的集体衰败,克利夫兰遭遇大量人才流失,他们纷纷出走,再也没回来。
历史就是这样惊人相似,出走、离开,一去不复返,正是詹姆斯此后的轨迹。可在那之前,他背负了整座城市的复兴希望,或者说,他“被背负”了这样的期望值。2002年,前市长怀特退出政界,他给克利夫兰留下了三座体育场馆,却没能解决高失业率、高贫困率。一年之后,詹姆斯以状元身份加盟骑士。克利夫兰人疯狂地爱上了詹姆斯,一如他们爱着这座城市。他们在潜意识里认定,要想再现重工业的辉煌已经不可能,由此将全部*注压在了骑士队和詹姆斯身上。
“我要写的是‘重生’,”说话的人名叫米切纳,生在克利夫兰的《纽约客》撰稿人,他正在写一本关于克利夫兰寻求复兴之路的书,“勒布朗·詹姆斯是衡量对错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么多年来,克利夫兰都活在一个虚幻的梦里,梦想成为一座全美体育重镇。”
米切纳又接着说:“我当时也为之着迷,觉得勒布朗·詹姆斯对这座城市是那么重要。事实证明,我们都太过了。身陷绝望的克利夫兰有些走火入魔。”
詹姆斯要的,只是属于自己的生活
速贷球馆位于克利夫兰市中心,从那里驱车前往詹姆斯的住处,全程要走28英里(45公里)。但詹姆斯与克利夫兰间的距离,远远不止仪表盘上计算的那些数据。
效力骑士时,每次比赛完驱车回家,詹姆斯仿佛都是在逃离一座工业废墟。轮胎在洲际公路上发出低沉的嗡嗡声,克利夫兰那灰色调的天际线在身后越变越小。不一会儿,他就能驶离克利夫兰所在的凯霍加郡,一路奔向自己真正的家乡———阿克伦城。
皮特·帕特克斯是当地一名律师,也来自阿克伦。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帕特克斯去朋友家做客,他朋友的弟弟是圣文森特-圣玛丽高中校篮球队的成员———詹姆斯的队友。那天他们刚比赛完,詹姆斯恰巧也一起到了帕特克斯的朋友家里,他那场打得糟透了。晚上,詹姆斯当着众人的面说,他再也不会打出这么臭的比赛。帕特克斯回忆说,当时的詹姆斯身上散发出有别于年龄的自信,但也有一点小孩子气。
那会儿,帕特克斯时不时会去纽约住上一阵子,所以在此后几年间,詹姆斯碰到他总有问不完的话题。他想知道弗莱克斯(纽约当地著名电台DJ)在收音机里都放点啥,或者问帕特克斯有没有搞到Jay-Z的新卡带。一个发自内心追求自己梦想的孩子,一个努力寻求机会改变自己生活的孩子,这就是帕特克斯心目中的詹姆斯。得知“决定”之后,帕特克斯说:“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自己当年为什么会离开这里去纽约。他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他从没有过这样的机会,他是一只鸟,他想飞。”
从詹姆斯高中的最后一年起,帕特克斯与他渐渐失去联络。“勒布朗再也不来玩了,”帕特克斯说,“马夫里克(卡特)也不再回我们的短信。众所周知,隔阂正在形成。”
这种隔阂,仿佛他在阿克伦的住处与周边房子的差别一样,异常突兀。在詹姆斯的“皇宫”隔壁,是一栋简单的殖民地时期特征的房子。周围的邻居都属于中产或上层阶级,房子挺好,但并不像詹姆斯这般张扬。“人们必须学着谅解勒布朗,”帕特克斯说,“他会回来的,我们必须让他回来。”
所谓的谅解,一时半会儿自然无法做到。“的确,詹姆斯在这儿建的豪宅,与整条街都格格不入,”ESPN撰稿人莱特·汤普森说,“但当你看着这房子时,格格不入的感觉仿佛会慢慢消散。勒布朗克服了种种困难,他成功了,在成功的时候,他建成了这幢住宅。在不远处的山水间,比这更奢华的别墅应有尽有,而在克利夫兰,也坐落着工业巨头的湖畔庄园,那些才是真正的豪宅。”
詹姆斯没想过要坐拥那种真正的豪宅。从贫民窟步入上流社会,他想要的,只是属于自己的生活。就像帕特克斯所言,詹姆斯想飞,他似乎并不能理解,克利夫兰人对于城市复兴的渴望。就好像他的NFL主队是纽约洋基,而并非克利夫兰布朗人队。或许,他并不属于那座位于俄亥俄北部、破败不堪的老工业城市,事实上他也的确不来自那里。
“那个(伊利)湖不是给他一个人撒*的!”当这类声音在速贷球馆附近的酒吧里此起彼伏,克利夫兰人该从酒精的麻痹中清醒过来了。他们自然可以将詹姆斯当作全城公敌,但从一开始,他就不是他们的救世主。
更多关于"詹姆斯"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