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源深体育馆。
从车上下来,入冬的风让姚明缩了下脖子,他并没有穿大衣或羽绒服,只是一袭黑色条纹西装,白衬衫。因为在过去7年的这个时候,他都没有在上海度过。温暖的休斯敦并不需要这些,而在那里他只需要关心比赛、训练、活动和他的家庭,在那里他只是一个球员,一个超级明星;而现在,在他无比熟悉的上海滩,他的身份轰轰烈烈地,就改变了。
新赛季开始前,他向所有人承诺,他会回到上海来看揭幕战。明眼人都明白,与其说是观看,不如说是救市。曾经的上海东方大鲨鱼夺得CBA总冠军的那个赛季,卢湾体育馆的上座率在常规赛时也不到一半;而这几年的惨淡经营和成绩滑落,已经让上海队饱尝辛酸,曾经的球迷也走了大半,要想重新找回呼啸一时的感觉,就只有靠姚明不可。而已经见过大场面的球迷们不会只因为姚明成为球队的老板而买上海队的球票,他们的心里,是买了票就会在现场看到姚明的期望和寄托。这一点,姚明和他的团队比谁都明白。
18日的冠名赞助商签约会,玛吉斯轮胎的总经理李进昌特激动,这位在江苏昆山拥有企业、全世界范围内赞助赛事的台北企业家,早早来到源深体育馆等着和姚老板沟通交流。他坦言,之所以为上海男篮冠名,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姚明的品牌放在那儿,大家都会关注。上海的台商本身就多,姚明的影响力又不容小视,这样的商机自然要把握。尽管屋里很暖和,李进昌说到这里,面庞还是因为激动和兴奋红润起来。
从一见面到新闻发布会开始,李进昌都谦和地与姚明、媒体探讨关于投资上海男篮的意义,只是在见到同样来自台北的颜行书时,他略显激动了一下。无论是记者问到姚明或是李进昌本人,他们都会紧扣合作主题,回答滴水不漏。而在姚明回答问题时,李进昌会专心地侧耳倾听,结束后李进昌对我说:“于主播(台湾同胞习惯管我们这种工作叫做主播),像大姚这么年轻就这样思维敏捷而且言行稳重的人,我还真是第一次碰到。”
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第一次和姚明聊天后会说这样的话,大概是很多。美国人会好奇于他的性格迥异;球员们会踌躇于他的角色转换;于是我想了想,想起我和姚明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那是在宁波,我们俩都只有20岁。
那时候,我还是实习记者,因为在杭州上大学,于是有机会跟着已经入行的记者们一起在上海和宁波之间观看记录史诗般的军沪争霸。这份《体坛周报·扣篮》的负责人杨毅,那时也只是入行两年的篮球记者。
2001年初,经历了首场上海内外结合击败八一和次场八一靠李楠的游刃有余扳平上海后,我们都在屋里写稿子、看电视,突然听楼道里某个记者大喊一声:“姚明出事儿啦!”只记得呼啦啦一楼道的记者全都跑出来,宁波的记者声音嘶哑地说:“上海队训练,大老外把姚明的眉头给撞开啦!”大老外指的是上海队内线外援乔治·埃克尔斯,这个时候,他已经满脸懊恼地去酒店的商务中心给经纪人打电话了。于是同样的一群人,又呼啦啦地冲到楼下,一进大堂,正撞见姚明头裹纱布进来。
他昂着头乐着往里走,一个接一个地采访、拍摄让他应接不暇,走到电梯口,就剩我们几个,一起进了电梯,他端详了我半天,一伸大手:“你是那个什么‘雪碧’选出来的解说员吧?”
现在已经不像那个时候。我虽然只是体育解说的后生晚辈,但比起那时多少成熟了一些;而姚明的上升速度,比火箭还要快很多。尽管他在NBA的大多数时候仍然要身穿火箭队球衣,咬着牙红着眼努着嘴,不停地用自己的身高和肌肉撞击对手的内线,但在上海,他需要穿着整洁的西服,努力保证自己的面容光鲜,随时让自己有清醒的头脑、敏捷的反应以及得体的言行去应对生意场上大大小小的朋友与对手。当然,很多人在意的,是他究竟如何对待自己的故人。
新闻发布会开始之前,有人示意是否需要让上海队全队进来打招呼,姚明一挥大手:“不用,我得亲自去一趟。”话音刚落,一撑座椅,慢慢地撑起高大的身躯,拎起拐杖,拄好,开始慢慢向外挪。所有人都跟着他向更衣室走,慢慢地,形成一条队伍。
我必须要说,这应该就是姚明为上海队带来的影响,而且只是初期。对于大多数赞助商和投资方来说,目前投资上海队的回报只能是姚明自己:出席活动、握手言欢或一起发起活动、事件来回报社会、回报球迷,由于有了姚明加入其中,任何事件都会被放在聚光灯下,接受公众检阅一般的审视、点评会接踵而至。愿意和上海队合作的品牌现在还不算非常多,但只要姚明的名字和这支球队在一起,合作的前景就会越来越理想,他身后的长队也会越来越长。这是姚明和他团队的愿景,也是那些合作方的愿景。
姚明走进更衣室的时候,先撞见的是现任主教练邓华德,外籍教练组看到姚明所表现出的热情,倒是比上海队本土的队员和教练高些。中国人的传统毕竟是含蓄内敛,只是在外教们一通拥抱撞胸之后,助理教练王群和陆志强才走上前,和姚明一通上海话寒暄,主题自然离不开姚明的伤脚,而球员中除了刘炜上前打招呼外,其余的都只是坐在各自的椅子上,远远地看着。能看得出,年轻人们对这个大个子的敬畏,溢于言表。直到姚明用一段普通话说出他对上海男篮的希望,距离感才被消除。
举凡成功的讲话或宣言,必须极具煽动力,或慷慨激昂或字字珠玑,才会让听者奋发斗志或热血沸腾。而姚明却没有这么说,他只是平静而亲切地和大家叙旧,解释了自己为什么穿得如此单薄:“我很长时间没有在上海过冬天了,这一次,我会和你们在一起。上海男篮经历了风风雨雨,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希望我们能一起努力,让上海男篮再创辉煌。”说这话时,他始终没有提高声调,也没有念稿子。
我承认,听到这段话我很想流眼泪。我想起了我们刚刚认识的时候,当八一大国手之阵最终在卢湾体育馆大胜上海卫冕成功,王治郅用他干净漂亮的蝴蝶舞步晃过姚明的防守命中锁定胜局的一球之后。姚明走到球场另一端的底线旁,拥抱他的母亲方凤娣。那时恰逢母亲生日,姚明说,很抱歉我没给您带来一份生日礼物。那是我第一次在场边采访CBA总决赛,站在这对母子旁边看着,亲情满溢出来,让我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姚明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他的感情真挚,不需要修饰或是掩饰,平实本就是他的性格。他在乎他身边所有的人,所以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那些扑面而来抑或从背后随风而至的指指点点,他没有办法回避。他只能选择尽自己的能力,对他的上海队再好一点。
每一个人的合同、引援的方向以及俱乐部更大范围推广、回馈社会、增强互动的措施和策略,都需要他亲历亲为。不要说他多么富有,如你所知,在整个联赛投资者中,姚明的财富实在称不上是名列前茅。在更多的资本拥有者是为了个人爱好和经济原因投资篮球产业时,姚明投资并参与管理的初衷只是责任和感情。否则,又有什么能解释:在还没有充分休息的情况下,姚明拄着拐杖,看完了上海队18日下午完整的一堂训练课?
姚明的见面感言一讲完,大家热烈鼓掌,挨个过来和姚明握手。走在最前面的是外援塞勒和小卢卡斯,俩人嘻嘻哈哈地过来,一个劲地感谢姚明。上海俱乐部已经安排他们的家人来中国探亲,这让两人感觉温暖。曾从火箭转到黄蜂的小卢卡斯开玩笑说:“早知道姚对我们这么好,我就不去新奥尔良,直接来上海啦!”而最后走到姚明身边的王立刚和刘炜,都不断问姚明何时能完全恢复,而姚明一直关心的是,他们对俱乐部感觉如何。
我不知道,姚明的这份关心,是否代表着他个人角色的改变,或者说,是大家关系的改变。第一次见到姚明的时候,王立刚还是刚刚上一队的孩子,到姚明屋里大大咧咧地去打游戏机、吃水果,姚明偶尔会和他对打几盘,还会互相使使坏,然后开玩笑地指责对方耍赖;而刘炜则更不用赘述,在过去的若干年里,他和姚明的友情故事几乎已经快被写到幼儿园里;但现在,多少还是会有一点变化,个人的发展、时境的变迁以及光阴的流转。变化归变化,却没有什么尴尬。姚明自己在此后的发布会上说:“我们大家、这些老朋友们还都要学习,一起进步。我想我们分得清,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发布会顺利结束,球队上车,姚明接受采访。半小时后,大家准备一起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姚明慢慢地拄着拐,又挪到了更衣室的门口。他到底还是又走了进去,看了又看,感慨道:“你看看,我们现在的更衣室,条件比以前强多了。起码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用不着像从前那样人挨人人挤人的了,看来硬件提高了,我们的软件提高也得跟上啊。”
这个大个子,考虑的已和从前完全不同,尽管他的外貌没有那么大变化,但他经历的一切已让他极快地成熟起来,从一开始地无选择性回避,到后来的小心翼翼,再到如今的踏实谨慎,姚明已经开始加快向新角色转变的速度。其实凭借这么多年大家对他的关注,又怎么会不了解:迅速进入角色,正是他的强项。如同他在新闻发布会前对俱乐部总经理陆浩开的玩笑:“陆总,领带戴错了吧?”陆浩这几天忙于公务,戴的是一条火箭队的领带,于是不好意思地说:“抱歉,我已经要求俱乐部订做咱们自己的领带了,很快就会有!”所以在新闻发布会上,我作为主持人在媒体问答环节时这样说:“今天由于是CBA的环节,所以就请大家只问上海队的问题,别问火箭队的问题。因为CBA只有一支火箭队,他叫八一火箭队。”姚明一听带头大笑,全场乐作一团。
所以,我非常理解在开幕式上,他同样没有拿发言稿的情况下,同样平实而真切的话语中,低头冒出了一句:“真的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和大家说。”爆满的源深体育中心,霎那间安静了下来。我站在他旁边,看着他拄着双拐,努力把背挺直,自如地和大家分享着他的心情与希望时,就想起了他经历过的日子。姚明请上的双方队长王博和刘炜,都是多年的好友。大家在大学生们的身后低声一起感叹:“十年啦,真快啊。”
我相信姚明自己也不会忘记那些日子,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一场激动人心的揭幕战过后,姚明在为刘炜、卢卡斯、蔡亮们挥拳喝彩之后,匆匆赶到新闻发布厅,为的就是和支持上海队多年的老球迷老记者们再见一面,感谢他们的支持。《解放日报》的严子建、《东方体育日报》的洪南丽和《新闻晨报》的陈敏,他们都是我的前辈,都是看着姚明成长的人。在接受姚明和上海队的馈赠后,还是对姚明倍加鼓励。一如,9年前上海上一次承办CBA开幕式时,他们所做的一样。只是他们身边这个年轻的大个子,已经完全成为上海的形象,中国的形象。
晚上将近十一点,姚明终于可以回家休息,他依然没有穿大衣,走出门去,又缩了下脖子,把拐杖放进车里,用力地向所有人挥了挥拳头,上车而去。十年一转匆匆过,姚明算是上海男篮的传奇,我们都从年及弱冠渐趋而立;我在离开时回头重新看了一眼源深体育中心:下一个十年,姚明和他的上海队会不会缔造新的传奇?
从车上下来,入冬的风让姚明缩了下脖子,他并没有穿大衣或羽绒服,只是一袭黑色条纹西装,白衬衫。因为在过去7年的这个时候,他都没有在上海度过。温暖的休斯敦并不需要这些,而在那里他只需要关心比赛、训练、活动和他的家庭,在那里他只是一个球员,一个超级明星;而现在,在他无比熟悉的上海滩,他的身份轰轰烈烈地,就改变了。
新赛季开始前,他向所有人承诺,他会回到上海来看揭幕战。明眼人都明白,与其说是观看,不如说是救市。曾经的上海东方大鲨鱼夺得CBA总冠军的那个赛季,卢湾体育馆的上座率在常规赛时也不到一半;而这几年的惨淡经营和成绩滑落,已经让上海队饱尝辛酸,曾经的球迷也走了大半,要想重新找回呼啸一时的感觉,就只有靠姚明不可。而已经见过大场面的球迷们不会只因为姚明成为球队的老板而买上海队的球票,他们的心里,是买了票就会在现场看到姚明的期望和寄托。这一点,姚明和他的团队比谁都明白。
18日的冠名赞助商签约会,玛吉斯轮胎的总经理李进昌特激动,这位在江苏昆山拥有企业、全世界范围内赞助赛事的台北企业家,早早来到源深体育馆等着和姚老板沟通交流。他坦言,之所以为上海男篮冠名,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姚明的品牌放在那儿,大家都会关注。上海的台商本身就多,姚明的影响力又不容小视,这样的商机自然要把握。尽管屋里很暖和,李进昌说到这里,面庞还是因为激动和兴奋红润起来。
从一见面到新闻发布会开始,李进昌都谦和地与姚明、媒体探讨关于投资上海男篮的意义,只是在见到同样来自台北的颜行书时,他略显激动了一下。无论是记者问到姚明或是李进昌本人,他们都会紧扣合作主题,回答滴水不漏。而在姚明回答问题时,李进昌会专心地侧耳倾听,结束后李进昌对我说:“于主播(台湾同胞习惯管我们这种工作叫做主播),像大姚这么年轻就这样思维敏捷而且言行稳重的人,我还真是第一次碰到。”
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第一次和姚明聊天后会说这样的话,大概是很多。美国人会好奇于他的性格迥异;球员们会踌躇于他的角色转换;于是我想了想,想起我和姚明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那是在宁波,我们俩都只有20岁。
那时候,我还是实习记者,因为在杭州上大学,于是有机会跟着已经入行的记者们一起在上海和宁波之间观看记录史诗般的军沪争霸。这份《体坛周报·扣篮》的负责人杨毅,那时也只是入行两年的篮球记者。
2001年初,经历了首场上海内外结合击败八一和次场八一靠李楠的游刃有余扳平上海后,我们都在屋里写稿子、看电视,突然听楼道里某个记者大喊一声:“姚明出事儿啦!”只记得呼啦啦一楼道的记者全都跑出来,宁波的记者声音嘶哑地说:“上海队训练,大老外把姚明的眉头给撞开啦!”大老外指的是上海队内线外援乔治·埃克尔斯,这个时候,他已经满脸懊恼地去酒店的商务中心给经纪人打电话了。于是同样的一群人,又呼啦啦地冲到楼下,一进大堂,正撞见姚明头裹纱布进来。
他昂着头乐着往里走,一个接一个地采访、拍摄让他应接不暇,走到电梯口,就剩我们几个,一起进了电梯,他端详了我半天,一伸大手:“你是那个什么‘雪碧’选出来的解说员吧?”
现在已经不像那个时候。我虽然只是体育解说的后生晚辈,但比起那时多少成熟了一些;而姚明的上升速度,比火箭还要快很多。尽管他在NBA的大多数时候仍然要身穿火箭队球衣,咬着牙红着眼努着嘴,不停地用自己的身高和肌肉撞击对手的内线,但在上海,他需要穿着整洁的西服,努力保证自己的面容光鲜,随时让自己有清醒的头脑、敏捷的反应以及得体的言行去应对生意场上大大小小的朋友与对手。当然,很多人在意的,是他究竟如何对待自己的故人。
新闻发布会开始之前,有人示意是否需要让上海队全队进来打招呼,姚明一挥大手:“不用,我得亲自去一趟。”话音刚落,一撑座椅,慢慢地撑起高大的身躯,拎起拐杖,拄好,开始慢慢向外挪。所有人都跟着他向更衣室走,慢慢地,形成一条队伍。
我必须要说,这应该就是姚明为上海队带来的影响,而且只是初期。对于大多数赞助商和投资方来说,目前投资上海队的回报只能是姚明自己:出席活动、握手言欢或一起发起活动、事件来回报社会、回报球迷,由于有了姚明加入其中,任何事件都会被放在聚光灯下,接受公众检阅一般的审视、点评会接踵而至。愿意和上海队合作的品牌现在还不算非常多,但只要姚明的名字和这支球队在一起,合作的前景就会越来越理想,他身后的长队也会越来越长。这是姚明和他团队的愿景,也是那些合作方的愿景。
姚明走进更衣室的时候,先撞见的是现任主教练邓华德,外籍教练组看到姚明所表现出的热情,倒是比上海队本土的队员和教练高些。中国人的传统毕竟是含蓄内敛,只是在外教们一通拥抱撞胸之后,助理教练王群和陆志强才走上前,和姚明一通上海话寒暄,主题自然离不开姚明的伤脚,而球员中除了刘炜上前打招呼外,其余的都只是坐在各自的椅子上,远远地看着。能看得出,年轻人们对这个大个子的敬畏,溢于言表。直到姚明用一段普通话说出他对上海男篮的希望,距离感才被消除。
举凡成功的讲话或宣言,必须极具煽动力,或慷慨激昂或字字珠玑,才会让听者奋发斗志或热血沸腾。而姚明却没有这么说,他只是平静而亲切地和大家叙旧,解释了自己为什么穿得如此单薄:“我很长时间没有在上海过冬天了,这一次,我会和你们在一起。上海男篮经历了风风雨雨,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希望我们能一起努力,让上海男篮再创辉煌。”说这话时,他始终没有提高声调,也没有念稿子。
我承认,听到这段话我很想流眼泪。我想起了我们刚刚认识的时候,当八一大国手之阵最终在卢湾体育馆大胜上海卫冕成功,王治郅用他干净漂亮的蝴蝶舞步晃过姚明的防守命中锁定胜局的一球之后。姚明走到球场另一端的底线旁,拥抱他的母亲方凤娣。那时恰逢母亲生日,姚明说,很抱歉我没给您带来一份生日礼物。那是我第一次在场边采访CBA总决赛,站在这对母子旁边看着,亲情满溢出来,让我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姚明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他的感情真挚,不需要修饰或是掩饰,平实本就是他的性格。他在乎他身边所有的人,所以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那些扑面而来抑或从背后随风而至的指指点点,他没有办法回避。他只能选择尽自己的能力,对他的上海队再好一点。
每一个人的合同、引援的方向以及俱乐部更大范围推广、回馈社会、增强互动的措施和策略,都需要他亲历亲为。不要说他多么富有,如你所知,在整个联赛投资者中,姚明的财富实在称不上是名列前茅。在更多的资本拥有者是为了个人爱好和经济原因投资篮球产业时,姚明投资并参与管理的初衷只是责任和感情。否则,又有什么能解释:在还没有充分休息的情况下,姚明拄着拐杖,看完了上海队18日下午完整的一堂训练课?
姚明的见面感言一讲完,大家热烈鼓掌,挨个过来和姚明握手。走在最前面的是外援塞勒和小卢卡斯,俩人嘻嘻哈哈地过来,一个劲地感谢姚明。上海俱乐部已经安排他们的家人来中国探亲,这让两人感觉温暖。曾从火箭转到黄蜂的小卢卡斯开玩笑说:“早知道姚对我们这么好,我就不去新奥尔良,直接来上海啦!”而最后走到姚明身边的王立刚和刘炜,都不断问姚明何时能完全恢复,而姚明一直关心的是,他们对俱乐部感觉如何。
我不知道,姚明的这份关心,是否代表着他个人角色的改变,或者说,是大家关系的改变。第一次见到姚明的时候,王立刚还是刚刚上一队的孩子,到姚明屋里大大咧咧地去打游戏机、吃水果,姚明偶尔会和他对打几盘,还会互相使使坏,然后开玩笑地指责对方耍赖;而刘炜则更不用赘述,在过去的若干年里,他和姚明的友情故事几乎已经快被写到幼儿园里;但现在,多少还是会有一点变化,个人的发展、时境的变迁以及光阴的流转。变化归变化,却没有什么尴尬。姚明自己在此后的发布会上说:“我们大家、这些老朋友们还都要学习,一起进步。我想我们分得清,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发布会顺利结束,球队上车,姚明接受采访。半小时后,大家准备一起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姚明慢慢地拄着拐,又挪到了更衣室的门口。他到底还是又走了进去,看了又看,感慨道:“你看看,我们现在的更衣室,条件比以前强多了。起码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用不着像从前那样人挨人人挤人的了,看来硬件提高了,我们的软件提高也得跟上啊。”
这个大个子,考虑的已和从前完全不同,尽管他的外貌没有那么大变化,但他经历的一切已让他极快地成熟起来,从一开始地无选择性回避,到后来的小心翼翼,再到如今的踏实谨慎,姚明已经开始加快向新角色转变的速度。其实凭借这么多年大家对他的关注,又怎么会不了解:迅速进入角色,正是他的强项。如同他在新闻发布会前对俱乐部总经理陆浩开的玩笑:“陆总,领带戴错了吧?”陆浩这几天忙于公务,戴的是一条火箭队的领带,于是不好意思地说:“抱歉,我已经要求俱乐部订做咱们自己的领带了,很快就会有!”所以在新闻发布会上,我作为主持人在媒体问答环节时这样说:“今天由于是CBA的环节,所以就请大家只问上海队的问题,别问火箭队的问题。因为CBA只有一支火箭队,他叫八一火箭队。”姚明一听带头大笑,全场乐作一团。
所以,我非常理解在开幕式上,他同样没有拿发言稿的情况下,同样平实而真切的话语中,低头冒出了一句:“真的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和大家说。”爆满的源深体育中心,霎那间安静了下来。我站在他旁边,看着他拄着双拐,努力把背挺直,自如地和大家分享着他的心情与希望时,就想起了他经历过的日子。姚明请上的双方队长王博和刘炜,都是多年的好友。大家在大学生们的身后低声一起感叹:“十年啦,真快啊。”
我相信姚明自己也不会忘记那些日子,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一场激动人心的揭幕战过后,姚明在为刘炜、卢卡斯、蔡亮们挥拳喝彩之后,匆匆赶到新闻发布厅,为的就是和支持上海队多年的老球迷老记者们再见一面,感谢他们的支持。《解放日报》的严子建、《东方体育日报》的洪南丽和《新闻晨报》的陈敏,他们都是我的前辈,都是看着姚明成长的人。在接受姚明和上海队的馈赠后,还是对姚明倍加鼓励。一如,9年前上海上一次承办CBA开幕式时,他们所做的一样。只是他们身边这个年轻的大个子,已经完全成为上海的形象,中国的形象。
晚上将近十一点,姚明终于可以回家休息,他依然没有穿大衣,走出门去,又缩了下脖子,把拐杖放进车里,用力地向所有人挥了挥拳头,上车而去。十年一转匆匆过,姚明算是上海男篮的传奇,我们都从年及弱冠渐趋而立;我在离开时回头重新看了一眼源深体育中心:下一个十年,姚明和他的上海队会不会缔造新的传奇?
更多关于"姚明"的新闻
球队相关动态
- ESPY年度突破奖出炉 给力芬力压金花李娜夺魁 07-14
- 姚明被曝退役后首亮相 大姚避谈一话题 07-14
- 美媒称姚鲨携手入名人堂无问题 现役15星铁定进驻 07-13
- 名人堂故事之跳投先锋:他征服了纽约和百万大腿 07-13
- 美媒:球员转投海外有关键因素 中国才是最大金主 07-13
相关新闻
- 天助火箭度过最困难时刻 姚明:从此别再低估我们 12-20
- 安德森俩月走完姚明一年历程 阻止逆转竟只能靠他 12-20
- 姚明率上海男篮倡导拒吃鱼翅 12-19
- 老板姚明拄拐归来 为上海队带回两大箱训练器材 12-18
- 姚明:本赛季专心做老板 冬季回上海看球下不为例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