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7M篮球新闻 > NBA > 正文

杨毅:阿联式地震让舆论抽风 适应NBA至少半个赛季

www.7m.com.cn 2007年10月12日  来源:体坛周报  【大 中 小】

  背靠背的两天,第一天易建联3分0篮板6犯规,网上骂声一片;第二天他拿下12分,还扔进一个三分,又被夸上了天。

  以网络上的BBS和留言板为代表,随着易建联两场比赛表演地震般的差别,讨论和评价阿联的风向180度大转弯,不是刮起旋风,而是接近抽风。但事实上,按照经验,这决不是易建联进入NBA之后的惟一一次“地震”,他的NBA生涯的轨迹曲线不可能从低谷一下拉到高峰,然后就稳定甚至再攀高。请注意,这是NBA——变形金刚、动物凶猛的NBA,阿联的技术统计曲线将在两极之间反复跌宕,“地震”才刚刚开始。

  认为阿联会余震不停,并不是对他没有信心,恰恰是对他有信心,特别是对他的进攻和投篮有信心。中国球员一到NBA,因为对速度和对抗强度的不适应,防守都是软肋。但靠着在中国练就的基本技术,特别是投篮技术,进攻往往是长项,当初大郅姚明甚至大巴都一样。易建联在国内属于移动速度很快的内线,但到了NBA就像看录像带快进,两场球一共吃了10个犯规。适应速度相对简单,但加强对抗非一日之功,因此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阿联都要靠自己的进攻赢得机会。

  尤其是对于目前的雄鹿来说,小K立志转变队风,狠抓防守,把对手命中率压在45%以下是座右铭。易建联一方面要展现防守意志,另一方面,只要上场,就要起到以攻补防的作用。从在盐湖城第二战可以发现,只经过一战,阿联在出手时的坚决程度和自信心已经大有调整,甚至截然不同。12分绝不会是他单场得分的上限,如果手风大顺,在某一场比赛中取下20分以上完全可能。

  然而易建联的进攻又和姚明不同,他在篮下脚步技术并不扎实,进攻手段也相对单一。球员打到关键时刻,往往只会拿出自己最娴熟的技术,这就是阿联的所有运动战得分甚至出手都来自三秒区外的干拔跳投的原因。但中远距离跳投的稳定性毕竟不足,而且杀伤力不够,可能一顺百顺,也可能开局前几投不顺,就造成心态失衡。现在只是季前赛,到了真正的常规赛,阿联的单场最低分也未必就是3分。

  与此同时,NBA球队灵敏的针对调整能力也是地震的震源。以阿联在盐湖城之战第二节旋风般连投连中的表现,下一场仍然对爵士,对方对阿联的重视程度、防守强度肯定会变脸,这将是阿联遭遇的第一个大考验。在积极意义上,对手针对你的调整体现出了对你的重视和关注;但当对手调整之后,你的必杀技是不是依然奏效,或者能不能拿出必杀技之外的武器,将是回应的焦点。如果不能,下一次地震就在前头。

  只靠着乾坤一掷的跳投,阿联现在还没有遏制地震的能力。随着对抗能力和技术的提升,如果能在半个赛季之后震势缓和,震期就不算长。

更多关于" "的新闻

转至微博:

球队相关动态

NBA相关资讯
更多
热点动态
更多